喜报丨集萃感知拔得第二届集萃创新杯头筹
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产业需求与优质科教资源对接,促进长三角区域产学研深度融合,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/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于2021年11月启动第二届集萃创新杯大赛。
本次集萃创新杯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,提出了20项产业真课题、技术真需求,由全国高校科研团队联合科技企业、研究所联合揭榜挂帅,经过为期6个月的激烈角逐,最终,有来自十所高校的20个团队将在线参加2022年5月19日到20日举办的年度总决赛。
组委会于2022年5月24日正式公布了总决赛的评奖结果,集萃感知参赛团队从10所高校20个团队中脱颖而出,分别斩获一项一等奖和两项三等奖。
一等奖
项目名称:毫米波雷达点云的概率目标检测
项目编号:JITRI-2021-014
参赛组员:周艺、赵浩诚、姚善良、贾立野、管润玮、刘璐璐、金奇
校内导师:西交利物浦大学余丽敏
校外导师:深度感知所岳玉涛
三等奖
项目名称:非平面超表面电磁调控原理研究及应用示例
项目编号:JITRI-2021-012
参赛组员:傅晨、吴星倚、封春节、褚武博、吴杨慧、常惠玉
校内导师:南京理工大学顾文华
校外导师:深度感知所岳玉涛
项目名称:复杂智能系统的量化因果特性
项目编号:JITRI-2021-013
参赛组员:刘立、张宇、方成志、曾畅宇
校内导师:北京邮电大学蔡宁
校外导师:深度感知所岳玉涛
毫米波雷达的感知存在着几个挑战: 首先是其分辨率较低,因此点云比较稀疏,第二点是动态范围的限制,难以区分相距很近的强反射目标和弱反射目标。第三点,也是我们这次研究的重点,是多径效应,即电磁波在不同物体之间的多次反射。多径效应会导致杂波,严重的会产生鬼影。与杂波相比,多径效应产生的鬼影更容易引发安全事故,本项目的重点就是对鬼影进行检测和细粒度的分类。越高次的鬼影,其强度越小,被检测到的概率也越小,因此本项目提出的概率目标检测,目的就是实现对不同鬼影目标的检测和对检测结果的信心估计。
团队成员周艺:“我主要研究了两类运动目标,包括行人和自行车在城市场景中穿行时,由墙壁等反射平面产生的鬼影。采用了点云实例分割模型,为了实现概率目标检测,我们估计了对每个点的类别的置信度。对于置信度损失,我们采用了softmax函数将其变为一个伪概率,但是该伪概率实际不能很好地代表真实概率,神经网络往往会对预测过于自信。这里我们采取了一个后处理方法,temperature scaling,在softmax的基础上,引入温度参数T,从而实现输出伪概率到准确率的映射。”
(数据采集画面)
近年来,国际上Tier 1的交通和汽车公司在雷达鬼影检测方面均开始布局相关专利,但是在国内的研究还较少,在这个领域的突破,可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,为中国智慧交通和智能汽车发展作出贡献。后续周艺团队计划探索借助相机辅助判断鬼影,并且把算法应用到集萃感知的雷视融合设备中,从而进一步提升设备的检测精度。
产业的持续发展,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。集萃感知一直积极开展产学研创新融合发展,注重优秀人才的引入,未来,集萃感知也将继续坚持科研贴近需求、技术贴近应用,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、产业应用落地,更好赋能新一代智慧城市建设。